“棄筆從戎” 泉州三名工程技術(shù)員助力防疫工作

2020年02月27日11:19  來源:人民網(wǎng)-福建頻道
 
橋隧中心駐大廈村寇貴萍和村干部正在給隔離人員測量體溫,入戶宣傳。劉紫燕攝
橋隧中心駐大廈村寇貴萍和村干部正在給隔離人員測量體溫,入戶宣傳。劉紫燕攝

疫情當前,泉州市公路局橋隧中心三名年輕技術(shù)員——俞如樺、寇貴萍、謝鍇,緊急派駐福建經(jīng)濟重鎮(zhèn)——石獅市蚶江鎮(zhèn)石漁村、大廈村、石農(nóng)村,協(xié)助疫情防控工作。

突如其來的任務(wù)、迥然不同的工作、全新的生活環(huán)境,三位年輕小伙子如何看待這次“出征”,如何應對挑戰(zhàn),順應角色變化?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。

工程技術(shù)人員俞如樺:

■ 咦,這話閩南語怎么說?

【口罩要戴,要戴!】kiuo(2) dao(4) diou(3) di(4),diou(3) di(4) ——俞如樺(駐石農(nóng)村)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,工工整整記著對他來說“比英語還難”的閩南語音。

俞如樺說:我是外地人,不會閩南話。這次駐村入戶,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只會講閩南話,和他們交流很困難。我心里急呀!實在沒辦法,我就下載 “說咱閩南語”app學習,用最笨但是最有效的方法,把工作中常用語句注音,然后背下來。

“口罩要戴,要戴!”-- kiuo(2) dao(4) diou(3) di(4),diou(3) di(4) !“不要亂出門”-- m? tang(1) luan(4) chui(4) meng(2)……不到兩天,一句句“疫情用語”, 俞如樺爛熟于心,朗朗上口。

■善意的謊言——不和爸媽視頻,改用語音聊天。

俞如樺是龍巖娃,離家遠。疫情以前,他每天都和遠在老家的父母視頻聊天,報平安。駐村戰(zhàn)“疫”后,他離開市區(qū),住到了駐村宿舍,一天倒有大半時間在鄉(xiāng)間奔波。

“我不再視頻,改用語音聯(lián)系,不想被父母察覺我來駐村。一來,我們每天要在外面跑,相對比較危險。二來,駐村一線沒有雙休,每天都要奮戰(zhàn)。另外,我覺得我們國力強大,肯定能戰(zhàn)勝疫情的,等完成任務(wù)回泉州再告訴他們,省得讓老人擔憂!

工程技術(shù)人員寇貴萍:

■人地兩生,怎樣做群眾工作?——抓住時機宣傳、安撫。

寇貴萍(駐大廈村)發(fā)現(xiàn),每回入戶,同行的村干部都會像吃了定心丸一樣,向村民介紹:“市里非常重視,專門派駐人員下來”。于是,機靈的小寇就抓住這個時機,和村民嘮家常,講述一些典型案例,讓他們明白:“一人不自覺,傳染全家人!薄耙蝗擞绊憥浊,會被鄰居罵慘的。”……

“以案示警”后,他不忘安撫鼓勵:熬過這段時間,等疫情過了,該拜拜的拜拜,該打牌的打牌,該聊天的聊天,不急這一時呀。

■對特別頑固的人,怎么辦?——多跑腿,多磨嘴,說到他們聽進去,說到他們煩了散了。

有一些老人家習慣在村里走動,曬太陽,碰面了就會聊幾句,這些人,大多年齡較大,讀書不多,又比較固執(zhí)。“碰上這種人,我們就是‘多跑腿,多磨嘴’,站在一旁反復勸說,不停地勸說,直到他們聽進去了,或者煩了,散了,各自回家。對他們經(jīng)常聚集的地方,我們會增加巡查次數(shù)。同時,上門動員他們家的年輕人幫忙做老人的思想工作!

工程技術(shù)人員謝鍇:

■完全不一樣的工作,你們怎么看待?——駐村后得到鍛煉,得到提升。

在謝鍇(駐石漁村)這樣的技術(shù)“直男”看來,工程技術(shù)活,是死的東西,跟群眾打交道,做的是人的思想工作,需要更靈活一些,不能生硬的講理論,要投入感情,通俗一點,親切一點。

“駐村以來,我覺得自己溝通交流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。”謝鍇自信地說。

■我是一個小齒輪,我要轉(zhuǎn)起來!

駐村工作大多是瑣碎、平淡、重復的工作,但是,任何一部高大上的機器都是由一個一個“轱轆轱轆”轉(zhuǎn)的小齒輪組成的!拔沂且粋小齒輪,我要轉(zhuǎn)起來,所有的小齒輪都要轉(zhuǎn)起來,大家組合在一起,國家這部大機器就能發(fā)揮出單個齒輪所無法發(fā)揮出的巨大作用!

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,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!拔覀兌柬斪×,打贏這場戰(zhàn)役是必然的!”(陳盛妹 劉紫燕)

(責編:林東曉、陳藍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