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(wǎng)
人民網(wǎng)

福建:穿越古今,在博物館里尋訪千年絲綢之路

2023年05月18日11:31 | 來源:人民網(wǎng)
小字號

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于5月17日至19日在福建博物院舉行。人民網(wǎng) 林曉麗攝

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于5月17日至19日在福建博物院舉行。人民網(wǎng) 林曉麗攝

人民網(wǎng)福州5月18日電 (錢嘉禾、林曉麗)孔雀藍(lán)釉陶瓶、建窯黑釉醬斑紋盞、景德鎮(zhèn)窯青花花卉紋八方燭臺……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。當(dāng)天,主題展覽“福航天下——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”在福建開展,以文化與美學(xué)的角度解讀海上絲綢之路,突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十年的重要影響,展現(xiàn)世界文明的和合共生、美美與共,吸引不少市民前往觀展。

此外,兩個配套展覽“諾亞之子 大美初見——亞美尼亞19-20世紀(jì)文化瑰寶展”和“中國白 向世界——德化白瓷精品展”也在同日開幕。

據(jù)悉,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于5月17日至19日在福建博物院舉行,圍繞“博物館、可持續(xù)性與美好生活”主題,集中展示中國博物館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最新成果,博物館主動融入經(jīng)濟(jì)社會發(fā)展大局所作出的獨(dú)特貢獻(xiàn)。

18日,主題展覽“福航天下——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”正式開展,以文化與美學(xué)的角度解讀海上絲綢之路,突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十年的巨大影響。人民網(wǎng) 錢嘉禾攝

18日,主題展覽“福航天下——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”正式開展,以文化與美學(xué)的角度解讀海上絲綢之路,突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十年的重要影響。人民網(wǎng) 錢嘉禾攝

主題展覽“福航天下——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”吸引不少市民前往觀賞。人民網(wǎng) 錢嘉禾攝

一位市民正在拍攝“福航天下——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”主題展覽中的孔雀藍(lán)釉陶瓶。人民網(wǎng) 錢嘉禾攝

一位市民正在拍攝主題展覽“福航天下——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”中的孔雀藍(lán)釉陶瓶。人民網(wǎng) 錢嘉禾攝

穿越古今,孩子們用畫筆記錄文物。人民網(wǎng) 林曉麗攝

穿越古今,孩子們用畫筆記錄文物。人民網(wǎng) 林曉麗攝

福州市民走進(jìn)博物館,近距離感受文物魅力。人民網(wǎng) 林曉麗攝

福州市民走進(jìn)博物館,近距離感受文物魅力。人民網(wǎng) 林曉麗攝

福州市民走進(jìn)博物館,近距離感受文物魅力。人民網(wǎng) 林曉麗攝

“諾亞之子 大美初見——亞美尼亞19-20世紀(jì)文化瑰寶展”中展覽的異域傳統(tǒng)服飾。人民網(wǎng) 錢嘉禾攝

“諾亞之子 大美初見——亞美尼亞19-20世紀(jì)文化瑰寶展”中展覽的異域傳統(tǒng)服飾。人民網(wǎng) 錢嘉禾攝

“諾亞之子 大美初見——亞美尼亞19-20世紀(jì)文化瑰寶展”中展覽的古代墓碑與雕像。人民網(wǎng) 錢嘉禾攝

“諾亞之子 大美初見——亞美尼亞19-20世紀(jì)文化瑰寶展”中展覽的古代墓碑與雕像。人民網(wǎng) 錢嘉禾攝

一位市民正在拍攝亞美尼亞古代的地毯。人民網(wǎng) 錢嘉禾攝

一位市民正在拍攝亞美尼亞古代的地毯。人民網(wǎng) 錢嘉禾攝

(責(zé)編:易雪妍、張子劍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