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貞良:一人臟換來城市美
“作為來自基層的十九大代表,我在北京列席了十九屆六中全會后,一回到福州,就馬上投入全會精神宣講中!22日下午,福州市紅廟嶺垃圾綜合處理中心生產科副科長、重型機械操作手鄭貞良受邀到省委黨校,宣講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。隨后,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往紅廟嶺值夜班,“在這里戰(zhàn)斗了26年,一天不來就不習慣”。
紅廟嶺是福州唯一的生活垃圾處理場所。1995年,年輕的鄭貞良到這里當機械操作手時,垃圾處理只有填埋一種方式,他負責開著推土機、鏟車在垃圾填埋場里推運、填埋整座城市的生活垃圾。多年來,垃圾量從最開始的每天400噸增加到3000多噸,有時候多達5000噸,無論任務有多繁重,鄭貞良從未退縮,經常從凌晨4點多第一輛垃圾車進場,忙到晚上八九點最后一輛垃圾車出場,一干就是20多年。
相比苦和累,臟、臭是更大的考驗。當時,沒有實行生活垃圾分類,各種垃圾混雜在一起,“推土機開了兩天,寬厚的履帶被垃圾塞滿無法前行,我們就得自己下車清理”。鄭貞良回憶說,即使戴著厚厚的口罩,垃圾場濃烈的臭味還是撲鼻而來,被熏得惡心嘔吐,下班回家也吃不下飯,沒半個月,人就瘦了一圈。
與垃圾朝夕相處,臭味如影隨形,給生活帶來不小的影響。鄭貞良說,有一次他手機欠費了,下班還來不及回家洗澡就直接去營業(yè)廳繳費。剛進去排隊,周邊的顧客和營業(yè)員便紛紛用手捂住口鼻。鄭貞良知道是自己身上的臭味影響了大家,繳了費后匆忙離開!爱敃r很難堪,后來回想一下,用我一個人的臭,換來了城市里千家萬戶不臭,很值得!”鄭貞良說。
隨著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,2017年起,福州市將紅廟嶺提升為循環(huán)經濟生態(tài)產業(yè)園,陸續(xù)建成了廚余垃圾廠等垃圾分類處理項目。2020年底,福州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實現(xiàn)生活垃圾“零填埋”,標志著生活垃圾處理徹底告別了傳統(tǒng)方式,也意味著鄭貞良要從原來的崗位上“下崗”了!20多年來,能親眼見證垃圾處理越來越生態(tài),感覺很驕傲!”鄭貞良說。(卞軍凱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